前幾天跟朋友聚餐時,聊了一下目前的感情狀態。 

「我不是不想談戀愛,我是真的不知道該去哪裡認識人,遇過交友軟體的渣男後,現在都把交友軟體給刪除,重心回歸到自己身上。」她說

Annie,是一位80年代前半段單身女性。在旁人看來,她經濟獨立、外型亮眼、個性溫和,條件不差,卻一直沒有穩定的感情關係。當被問到為什麼還單身,她先是苦笑,然後認真地說:「說穿了,其實是環境讓人越來越難談戀愛。」

成長的那一代:爸媽要我認真讀書,不要談戀愛。

Annie回憶,從小在升學壓力下長大,國高中時期不是補習就是考試,社交技能在學生時期並沒有太多空間可以發展。

「我們那時候談戀愛就是被老師叫去訓導處,家長也會說『不要談戀愛,專心讀書』,加上高中讀女校,大學認真念書,根本沒練習過怎麼經營一段關係。」她說。

等到出了社會,工作壓力一來、生活圈變得小,才發現交朋友變得不自然,而找對象這件事,竟然比想像中還困難。

遇不到人,也不敢亂遇人

工作後,Annie身邊大多是固定的同事與老朋友,交友圈封閉,也沒機會認識新的人。她也曾嘗試過交友軟體,但幾次下來感覺並不理想。

「有些人一開口就很性別刻板,說什麼『女生還不結婚會很辛苦』、『你條件不錯,怎麼還單身』,讓我很有壓力。」她分享。她坦承自己也會害怕遇到目的不單純的人,或是只是想玩玩、沒誠意發展長期關係的對象。

被時間與社會雙重催促的壓力

Annie說,到了30歲之後,「年齡」這件事像是無形的壓力罩,無論是家人聚會、朋友婚禮,甚至社群媒體上的生活分享,都像在提醒她:「你還沒進入人生下一階段。」

「很多人會問我,怎麼還不結婚,有沒有對象,甚至連沒見過幾次面的親戚也會問。久了真的會懷疑,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什麼問題。」她坦言。

她也曾為了「趕進度」嘗試約會,但因為心態急躁,最後反而不愉快收場。「感情不是說想談就談得起來的,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。」

真正的困難是:「我想找一個可以一起生活的人」

Annie強調,她並不是「條件太高」,只是希望找到一個彼此欣賞、價值觀契合,可以一起成長、一起面對生活的人。

「我們這一代的女生很多都很努力在工作、學習、成長,我們不是不婚,只是不想隨便結一個不對的人。」她說。

在她看來,問題並不只是「有沒有對象」,而是這個社會對單身女性的期待仍然很傳統,彷彿只有婚姻才是唯一的歸宿。

面對未來,選擇自己的節奏走下去

儘管目前仍單身又有副業和興趣在經營,生活也是過得很充實,透過參加實體活動,也花時間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關係樣貌。